美国财经网站Quartz最近调查了三大类共150家企业使用电子邮件的情况,结果发现在硅谷知名孵化器(YC),92%的创业公司都选择使用Gmail;而像Twitter、Dropbox、Square、Uber等中等规模的创业企业,比例也高达60%。只有大公司例外,在“财富50强”企业中只有Google一家公司使用Gmail。Quartz评论指出,中小企业选择了价格更优惠的Google,微软看似掌控着大企业市场,但实质上微软的未来正在被Google蚕食。
由此可见,即使后程发力,新入局的玩家者也有机会弯道超越巨头。在企业软件和服务市场,长期以来都是巨头林立。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服务市场就此定局、后来者没有机会。
那么,新玩家该如何入局企业服务市场、与象共舞呢? 根据笔者长期以来的观察,能做到以下三点的,大多都笑到了最后。
1、找到自己的优势。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长处,可能是技术上的,也可能是市场前景的。黑莓(BlackBerry)一度以安全性著称,虽然近几年濒临被人遗忘,但“棱镜门”监听事件重新唤起政府机构客户对通讯安全的重视,结果7月末一举获得德国政府超过2万台BB10黑莓终端的大单意向。近日国内曝光了iOS原生系统中可能泄露隐私的新闻,这对于从事信息安全的创业团队来说正是个推广产品的好机会。
2、找准自己的市场。上面这个安全性的例子,其实就瞄准了政府、金融、医院机构这批对信息安全有高要求的客户。那么,新入局的创业者应该注意避开什么市场呢?我的建议是,普通的协同OA类市场,已经是个红得不能再红的红海了,金蝶、用友等老牌厂商云集,入行门槛非常高。可以选低门槛进入,针对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低成本、又有所创新的云模式产品——像企业内部的即时通讯工具。因为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员工数量大,而且IT技能薄弱,唯有简单易用的基础性办公工具适合他们。这方面的典型创业团队有imo云办公室和明道。
3、小而美的用户体验。事实上,企业用户对操作繁复的OA、ERP、CRM……正在失去耐心和兴趣,重型应用软件和业务系统的光芒正在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各类轻型的团队协作应用。现在陆续出现了Teambition、Worktile这样的新型企业服务,以简洁、免费、高效的使用体验赢得了市场认可,其中又以互联网同行和知识密集型企业居多。这就充分说明追求“小而美”的理念,在互联网行业完全是行得通的。
最后鼓励各位勇敢的创业者,不要过于迷信巨头们对中国企业服务市场的影响力。真正了解国内企业需求的,不会是亚马逊的AWS、微软的Azure或IBM的整合服务——这些主要面向的还是外企,也不是BAT——它们身上烙有很深的消费基因,短时间内难以对企业市场产生质的改变。要相信自己,既然进来企业服务市场了,就一定可以捣腾出点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