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黑客非法获取了多位当红女星手机拍摄的艳照并在互联网大肆传播,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更担心自己手机中的隐私像颗不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9月2日,360手机安全中心联合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Android手机隐私安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九成以上安卓应用会获取用户隐私权限,设备信息、用户位置和WiFi权限这三项隐私内容位居前三,平均每个安卓应用获取4.2个隐私权限。
图:设备信息、位置信息和WiFi开关是安卓应用最多调用的隐私权限
《报告》显示,在DCCI检测的1200个APP中,有92%的安卓应用都会获取隐私权限。在经过检测的12项权限中,平均每个安卓应用获取4.2个隐私权限,一项权限都没获取的安卓应用仅占比8%。可见,如今应用程序获取用户隐私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被测试的12项隐私权限中,有63.8%的安卓应用都会获取用户设备信息,成为获取最多的隐私权限,其次是读取位置信息和打开WiFi权限。
据360手机安全专家分析,部分安卓应用获取设备信息是为了与手机型号相配适,位置信息则能够给用户提供相关位置服务,如地图定位、分享位置、查看附近信息等功能,而获取WiFi权限则能够为用户节省移动流量,带来快捷的服务体验。
但随着“棱镜门”等安全事件的爆发,网络时代如何保护好个人隐私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抛开智能手机中最为常见的手机木马问题不说,手机应用中摄取量最多的设备信息、位置信息和WiFi权限,每一项都是一道关不严的门,不法分子随时都可以破门而入,通过对数据的整合过滤分析,“窃隐私、偷吸费”这种事则变得轻而易举。
因此,手机用户在享受手机应用带来便捷的服务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360手机安全专家建议,尽量避免在手机中存放私密照片、支付信息等敏感数据,对于不明渠道的软件不要随便下载、来历不明的网址不随便点击、安全性未知的WiFi网络不随意连接,重要账号一定要单独设置密码,并定期更换,避免使用他人设备登陆账号。同时,学会使用360手机卫士等手机安全软件对个人隐私进行加密,提高隐私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