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相比高铁上畅快的乘坐感受,高铁上的上网感受总有些相形见绌。但现在,江苏移动实现了省内4条高铁线路2/3/4G全制式网络覆盖。好消息一出,“高铁一族”被抑制的需求即刻喷薄而出:全省移动高铁专网单日数据下载量陡增了18%,单日数据流量激增至645G。
在风驰电掣的高铁列车上,用有如窗外景色飞逝般的速度刷微博、看视频、下软件……那感觉就一个字:爽!很少有人知道,这一个字的背后,饱含着江苏移动人多少艰辛与汗水。
那些全心探索的难与解
让4G尽早惠及省内每天数十万人次的高铁旅客,是江苏移动交予自己的使命,但高铁信号覆盖却存在着世界公认的三大技术难题:高铁车厢是全封闭钢铁结构,信号穿透性差;列车高速移动,信号面临瞬间网络小区切换;存在多普勒频移效应,最高达到1444Hz的频率偏移使手机难以精准接收信号。
为攻克难关,江苏移动人积极创新探索,综合运用背靠背双向小区合并、专网无线频率规划、高增益窄波天线、多普勒频偏补偿、切换重选参数优化等高新技术手段,最大化减少信号损耗和偏移,显著提升高铁专网总体性能。
要打造一张优质高铁专网,精确的基站布点是关键,但高铁穿越桥梁隧道、山川河流,沿线可供选择的站址资源非常有限。站址有限,智慧无限,江苏移动网络技术人员灵活运用拖挂车、便携式基站、配重抱杆等手段,为每一类疑难点位找到了针对性的覆盖方案。目前,在838公里高铁4G专网沿线上分布着1036个基站,每个站选址精度偏差不超过50米。京沪高铁所跨越的近2公里阳澄湖上无法建设任何基站,技术人员创新性采用2T4R单站双RRU对打方式,变出了“无基站有信号”的魔术。
那些全力建设的日与夜
江苏移动人克服高铁专网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及夏季高温、多雨等不利因素,借鉴“批量生产”管理理念,灵活调整工序,统筹各地、各专业开展集中化施工,不到5个月,就完成了省内沪宁、京沪、宁杭、沪汉蓉南京段四条高铁线路共计838公里的4G覆盖,速度之快、线路之多、里程之长,均居全国前列。
透过隧道施工的场景也许能一窥江苏移动人奋战高铁专网建设的全貌。隧道建设能利用的只有每晚列车停运检修的3小时(12:00-3:00),专网设备需要安装在隧道中央,最长的隧道将近3公里,隧道内没有照明,无法进行机械作业。一支支训练有素的“移动突击队”每晚的工作精确到分钟:45分钟,每人背负50公斤重的设备和器材,依靠应急灯微弱的光线,徒步进入施工地点;90分钟,在高温和蚊虫叮咬中完成设备安装及调测;45分钟,清理现场,准时撤离,不留一钉一铆,不给铁路运营造成任何负担。
而高铁专网的优化测试工作,则是一部用“里程”写就的传奇。3个月,网络优化人员共针对1000多个高铁基站开展了203次全线实地勘测优化,总测试里程达8万多公里,相当于省内4条高铁线路总里程的100倍,可以整整环绕地球两圈!无锡段网优人员冯新华,1个月的测试火车票超过900张,叠起来足有半人高。
那些全情保障的好与快
移动4G走进高铁,让高铁之旅不再寂寞。
实测表明,高速运行状态下,高铁4G平均下载速率达20-30Mbps。一位无锡网友兴奋地发微博:“高铁无锡段4G下载速率高达40Mbps,是3G网速的10倍,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只花了8分钟,秒杀宽带上网!”
“以前出差,路上能不能收发邮件没个准,现在有4G了,搜索资料、处理邮件完全没问题,连视频会议都可以。”一位常穿梭于京沪、沪杭、宁沪线的“高铁白领”乐呵呵地说道。
江苏移动宣布高铁4G全线覆盖当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人民网、新浪网的记者专门登上宁杭高铁进行了实地体验,给出一致评价:“网络稳定性好、速度快,微博发图、剧集点播、软件下载、视频通话都很流畅。”
一位“西祠胡同”版主在宁杭高铁上使用4G后,第一时间发帖《80后伪文艺大叔首次高铁体验中国移动4G表现》:“移动4G在南京-宜兴段高铁上运行良好,除了进极少数隧道时没信号,其他时候都不错,甚至在4G信号只有一两格时依然表现良好;下载峰值接近20Mbps,百度搜索关键词加载速度快,10M的邮件基本秒发……”网帖发出后短短几天点击率即达到7273次。而“江苏移动4G实现高铁全覆盖”的消息通过@江苏移动官方微博矩阵发布后,更是赢得了一片喝彩,三天之内曝光量高达86.14万人次!(王靖 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