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网 国内最专业的汽配B2B商务网

优酷,让易小星们有这么多“万万没想到”

虎嗅注:本文由叫兽易小星、优酷制作人李黎、导演卢梵溪等几个视频自制剧的创作者片段构成,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视频自制一开始的发育、纠结与进化。这个过程是视频自制剧面目逐渐清晰与自行其是发展的过程,它并不完全以创作者的判断、审美、偏好为转移。创作者创造了网络自制,但谁又说得清前者不是在被后者重塑呢?这个过程,其间有多处创作者们凭此前的专业经验、审美趣味来看不会拥有的——“万万没想到”。

QQ图片20140923111236.jpg

1,易小星的纠结:立牌坊,还是当婊子?

叫兽易小星担纲导演、主编剧和主演的《万万没想到》在互联网上点击量已累积过6亿,他还是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红。

“红就是你东西一出来,大家蜂拥而上,非理智地爱你。红,主要看脑残粉数量,不是看路人粉。”很多人还是把他看做“网络红人”,而不是“导演”,这也让他有些纠结:“这不就把我定死了吗?”

从摄影棚回万合天宜公司的路上,光头中年男人易小星陷入短暂的惆怅。“哪天我要是上了《知音》、《故事会》,我就真红了。”助理接话:“《知音》真问过这事儿。”

“真的吗?”他从汽车前座转过头来。“那赶紧的呀。”

易小星觉得,自己只是小有名气,认知度最多三线。“一说吧也都知道,但你要做个什么事情,大家绝不会失去理智地为你买单。”在路上没什么人认识他,偶尔去大学,他才能体会到当明星的感觉。

这与《万万没想到》的观众群体相符。根据优酷提供的数据,30岁以下的观众超过8成,学生和年轻白领是这部季播网络喜剧的主体。在新浪微博上,他有461万粉丝,一集剧集能转发4万多次。2013年第一季《万万没想到》,加番外篇16集,制作成本不过每集五万元左右,广告收入过一千万元。今年7月上线的第二季,广告收入已经突破两千万元。

如果按点击量与投入产出比衡量,易小星才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作品符合喜闻乐见的标准。可事实上,在《万万没想到》之前,以恶搞视频出道的他,总对自己的趣味与地位感到惴惴不安,一直想洗心革面,做点有“艺术追求”的东西。

《万万没想到》由万合天宜公司与优酷联合出品。2013年春天,易小星去台北参加一个国际短片节,遇见了负责优酷出品团队的优酷土豆集团副总裁卢梵溪。后者觉得,易小星最近的作品有点矫枉过正,他问他:叫兽,怎么你不搞笑了呢?

易小星说:搞笑没地位,人家看不起啊,我想做个正经导演。

这不是你擅长的东西。卢梵溪说。他劝从猫扑出道、发迹于土豆的易小星,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产品品牌:一提你,大家想到的都是叫兽,这个名字给人的印象总是猥琐、龌龊和搞笑吗?你要有自己的作品品牌。一个牛逼的演员,除了本名还会有另外一个名字,譬如李连杰,他还是黄飞鸿;甄子丹是叶问。作为导演,冯小刚有《甲方乙方》。你呢?

“其实就是在立牌坊和当婊子之间选一个。”易小星说,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以传统影视剧标准看待,《万万没想到》甚至有点荒谬。第一季第一集,两位武林高手过招,特效就是在主人公王大锤的手上分别加上“冰霜效果“、“火焰效果”8个字。打斗过程是简笔画小人之间过家家式的伸胳膊动腿。可这却博得了互联网观众们的欢心。他们欢乐地在叫兽的微博下、在豆瓣上、在优酷的播放页面里留言、吐槽,并以口碑相传的方式将《万万没想到》推上了“2013第一网络神剧”的位置。

就连别的影视剧中被人厌弃的广告,在《万万没想到》中都成了笑点。刚开播时,没有广告商,每集前都会有易小星一本正经的声音:“本集由亚洲保护胖子协会赞助播出。”“本集由蒙古国海军赞助播出。”等到火了,这些也顺理成章地变成了真广告,“本集由3D手游铁血战神赞助播出。”甚至哪一集没有广告了,还会有人去易小星微博下留言:“怎么能没有广告呢?你们也太不努力了!”

易小星觉得,《万万没想到》的风靡是意料中事。为了顺应年轻观众,万合天宜的员工80%都出生于1990年以后。每部片子做出来,就找30个1990年后出生的员工,拉到公司内部的放映厅去看。好玩吗?投票、打分。大多数觉得好,就ok通过。不行则重来。

主角王大锤是个标准“屌丝”,善良、朴实、总被人欺负、从来没成功过却总是满怀对明天的期望。在写剧本时,编剧易小星、至尊玉、白客、子墨等人,都很注意分寸。“不管怎么讽刺,都不能消极。不管他怎么倒霉,心态都得是正能量的。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在想办法解决问题。他始终有憧憬、始终在努力,这一点特别打动观众。”

网络留言中,很多人说在王大锤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后会无期》上映时,在电影中客串的《万万没想到》主演白客(王大锤饰演者)、孔连顺也去影院宣传。台上占了一排演员,主持人报到“王大锤”时,观众席间的欢呼声比其他知名演员还高。易小星说:“看到我们,他们感觉像自己站在台上一样。他们实际上是为自己欢呼。以前制造一个明星出来非常不透明。但网络明星你会非常清楚他是怎么出来的。这其实是满足自我的投射。”

有时候,看到那些喜欢《万万没想到》的观众,他也会想起以前的自己,和他们多像啊。那是2011年前,他还在湖南岳阳,是一家有40多个人的小电力工程公司里的监理工程师。公司里几乎没有他的同龄人。去外地工地上,身边的大叔们天天喝白酒、唱KTV,一片《铁窗泪》、《洪湖水浪打浪》里,他一个人唱周杰伦,感觉自己正提前老化。

做视频是工作之余的自娱自乐。没有人教,自己上网找教程,找片子练手。网上遇到会做音频的,就请教音频应该怎么做;遇到配音好的人,就邀请对方帮忙给角色配音。做出东西来了,放到网上,有人点个赞给句好评就高兴得不行,感觉对方在认可自己,有粉丝拥戴的感觉,“真是一种特别好的存在感”。这种获得认可的动力一直支撑他走到现在。

2011年,他来到北京,和两位土豆网前高管创建了一家“小微企业”万合天宜,取万物发展顺应天道之意。为了给自己留条退路——“万一当不成导演,那不傻X了吗?”——刚来北京时,他还考了一个工程师证。

3年后,万合天宜由最初只能靠拍病毒视频广告糊口,一步步走到了现在估值过亿美金,拥有两层完整办公空间的网络视频第一制作公司。他也成为了后来者们的精神领袖。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编剧说,在圈子里,几乎所有初出茅庐的网络编剧都愿意去万合天宜,跟着叫兽干两年。以期能够迅速成名。

电影市场如火如荼,易小星看在眼里。自诩为危机感强烈的他,把明年视为“决胜之年”。用他的话说,IP电影化的大潮已经快来了。“再等下一波浪潮,不知道什么时候了。你已经看到浪在路上了,现在就得赶紧划,迎上去。”

可拍电影这事儿不能急,他已经写了好几版大纲,可还是没遇到那个能让自己“燃烧起来”的故事。明年实在出不来的话怎么办?“没办法,可能我一辈子就是个拍搞笑视频的。”他说。

这其实是恐惧,他自己也知道,他丢不起那个人。不拍,大家会说他就是个恶搞视频作者;拍出来,万一砸了,大家也会说他就是个恶搞视频作者。他一直活在这种惴惴不安里。 “我不想输。”他说。从小,他就活在身边人觉得自己不够聪明的阴影里。现在,好不容易,在视频这个领域里很多人景仰他,他就更想证明一下自己。

在他的认知里,他是个挺文艺、内敛的人,所以他最在意豆瓣的观众评分。但现实是,观众未必喜欢他的自我表达。他自己最不满意的一集《万万没想到》,恰好是那一季中口碑最好的一集。研究中国网络观众时,他发现,一线城市的观众和二三线城市观众审美上有巨大的差异。只要笑点不够浅显、气氛不够热闹、稍稍设置一点门槛,观众就会流失很多。他最终承认,于中国观众的审美品味来说,《泰囧》和《分手大师》非常合适。

“他们是拳拳到肉的。他们很直白,把身段放低了。可我还是想有点追求的,有时候我还是想做点有智商的东西。怎么办呢?我不想当小丑。我希望能保持作为一个拳击手的尊严,读了那么多年的书,还要当小丑,我很不爽。”

他有个愿望,能去一个正规的电影剧组里看看。这是属于叫兽易小星的一个小秘密,身为中国观众人数最多的导演之一,他还从来没有去过一个正经传统的影视剧组,甚至不知道人家是怎么运作的。

“我其实特别想跟一下组,让人家教教我。在我们组,我都是凭本能指挥,我也不知道对不对,只是觉得,应该是这样吧。”

2.数据的力量:4亿人告诉你他们喜欢什么

2012年末,优酷土豆集团副总裁、主管综艺节目自制的李黎看到了一段15秒的视频:镜头中,熔岩四溅的火山口宛若地狱,戴着防毒面具的年轻人打开了一个红色条幅,上面写着“中国”二字,但只是一瞬间,横幅就变成了白色。视频中的主人公张昕宇解释,这是被空气中的强酸腐蚀了。

这段惊心动魄的视频打动了李黎。当时,张昕宇与他的女友梁红正决定来一次“北极求婚,南极结婚”的环球帆船旅行,他们带着自己过去一年环球旅行所积累的300TB素材(1TB等于1000GB),找到了李黎。希望能借由视频网站的力量,让自己的经历为更多人所知。

李黎将团队分为4组,12人,把300T素材从头到尾看了一遍,重新梳理、剪辑,最后剪辑成不到240分钟的《侣行》第一季。几乎同一时间,团队中的另一些人开始着手策划《侣行》第二季。第一季上线3个月播放量突破1亿,集均达611万次,而后马上推出了第二季。

制作《侣行》时,优酷自制的清谈脱口秀节目《晓说》刚刚开始走红。有人非议李黎,《晓说》还没弄完,又开始挑战户外真人秀?李黎不在意。在她看来,中国的户外真人秀从未做成功过。因为中国人太习惯把自己伪装起来,节目全是内心独白,没有外在的表现张力。

《侣行》是个好机会,它和《晓说》恰好形成了对照:高晓松是读万卷书的缩影,张昕宇则是行万里路的代表。李黎将前者的观众定位为学习能力超强、对知识存在渴求的人;而把后者的观众定位为有梦想的人,“看《侣行》的时候,就会觉得我应该有勇气去做点什么”。

在张昕宇夫妇由北极开往南极的帆船上,节目组安装了25个GoPro机位,24小时开机,无死角监控,此外还有4个随时抓拍突发情况的机位。5人制作团队跟船拍摄,每拍一个多月就把素材传回北京。用来存储《侣行》素材的云盘,达到了十几个电视台的标准配制。

在李黎看来,最重要也最艰难的工作是给张昕宇“洗脑”。互联网观众喜欢真实的节目,不能矫揉造作。这就要求张昕宇既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又要在镜头前真实记录自己的经历,容不得半点表演。 她告诉张昕宇,“把摄像机当作你的眼睛,千万别把它当做摄像机。要不然,你就是导演了,记录的真实性就没有了。”

制片人徐子淘常提醒张昕宇,专业的事情留给专业人士做,你们不是主持人或者专家,就是两个普通的中国年轻人,就像邻居家的一个哥们儿一个姐们儿,只要保持本色,用平民化的视角记录自己的故事就行。

大多数时候,航行算得上风平浪静。但在白令海峡和西风带他们还是遭遇了两次大风暴。五六层楼高的海浪拍在船上,桅杆被大风折断。后方的专家团几天没睡,不断通过卫星发送路线图,帆船经过最危险的一段,周围有20多条沉船。张昕宇倒是淡然,“他们担心我们会不会死在那里,我说,死了你就照实播。”

今年3月,《侣行》剧场版登录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央视没有对节目做出任何改编,完全是原片播出。唯独有一处,《侣行》给张昕宇起了个绰号“270”,寓意他体重270斤。网络版中称呼他为“我的哥们儿270”,央视要求节目组将其改为了“我的朋友270”。

在优酷对这档节目的定位中,张昕宇夫妇就是观众“家门口的邻居,哥们儿姐们儿”。他们希望这对夫妇成为中国普通年轻人的缩影,贴近普通人。为此,他们在网上征集旅行主题和其他情侣,与张昕宇夫妇一起前往世界各地。

能参与节目录制的网友毕竟是少数,但通过评论影响节目走向的观众却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视频网站对每一个视频都会采集大量数据,从初级的男女比例、年龄层分布、地域分布、学历分布,到高级一点的通过播放完成率、拖拽率来分析哪一段最受欢迎、哪一段没人看。通过这些数据来及时修正后续播出的其他内容。曾在派格、光线传媒工作过的李黎对此深有感触,“互联网上的内容是实时互动的,4亿人告诉你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节目能做差吗?”

李黎说,互联网节目第一秒就要抓住观众,不可能起承转合,一个一个台阶地铺垫。这与传统综艺形成了反差。优酷与韩国综艺节目团队合作《男神女神》时,中韩两个团队就出现过这方面的冲突。韩国人以韩剧的节奏,铺垫了20分钟才进入主题,后期制作时前面的部分全部被剪掉。韩国团队找到李黎,指责中方不尊重他们。“他说我有十几年二十几年的电视经验,我说我也有,而且我还用了3年时间修正自己。节目在互联网平台播出,一定要尊重这个平台用户的体验。”

李黎制作了两个版本,一版90分钟,一版70分钟。播出之后,把两版数据交给韩方。数据显示,韩方前面那20多分钟观众根本不关心,除了两个看点,全都跳过了。此后,韩方开始尊重互联网上的反响。

优酷把这个节目做成了一场由观众主导的游戏。由网友来选择主人公是谁,喜欢谁就留下谁,不喜欢谁就淘汰谁。第一期他们让7个女孩自己选一个被淘汰对象。有6个女孩选中同一个女孩,把她淘汰了。结果网友不干了,一通乱骂。第二期,这个女孩又被“捞”了回去。李黎团队里有人专门做数据分析,负责追踪每期节目的观众反应。如果观众对某一位女孩的评价以“呆萌”居多,以后她的定位就是呆萌。

《优酷全娱乐》最开始的时候还让网友们决定了主持人汪聪的穿着风格,连续几期让网友们选想让汪聪下期穿什么衣服——有动批(动物园批发)范儿的,也有新光天地范儿的,结果网友们都选动批范儿的,李黎私下觉得有点LOW,但既然是网友选的,就让汪聪坚持了这种穿着风格。

不仅是优酷,其他视频网站也同样重视网友意见。万合天宜与爱奇艺联合出品了《高科技少女喵》,采用了美剧边拍边播的形式。制作人戴莹说,每一集播放完成后,爱奇艺都要和制作团队商讨下一集的走向。10分钟的视频中,哪一段被反复观看,哪一段直接拖拽,在后台上都能及时看到。

网友的意见有时中肯,有时也会带有情绪。李黎说,再好的节目都会有一段吐槽期。《晓说》开播前几个月,很多人都在骂高晓松,说他长得像倭瓜。有网友专门用《植物大战僵尸》里的倭瓜形象给他剪了个MV,从长相一直说到酒驾。互联网的特点是,自嘲往往容易博取好感。高晓松深谙此道,他直接在节目里播了这个MV,说感谢网友提醒我减肥。此后,形势逆转,《晓说》的高质量内容开始引起关注。

按传统电视综艺节目的规律,新节目一般有个“爬坡期”,到第3个月才能火。

《晓说》开播后,李黎想播出几期后统计一下数据,想想要怎么优化,没想到刚播第一期就直接破了播放纪录,一发不可收拾。到第四集,点击量冲破一千万——那会儿比较火的节目平均流量也只有几十万。

随后,她接到了湖南、浙江和东方卫视的电话,想与《晓说》合作。“互联网上的数据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内容;我也用事实告诉了大家,在线上也可以创造真正专业的内容。”

3.找到原点:让需要娱乐的人们得到娱乐

2009年,优酷出品了自己的第一部原创网剧《嘻哈四重奏》。筹划时,时任优酷出品总经理的卢梵溪找到导演卢正雨,希望后者负责主创。卢正雨想了想,答应了,不过还提了个条件——“能不能不署我的名?”

同样的问题,在综艺领域一样明显。李黎刚入职优酷时,带着原创节目《牛人盛典》和某家一线卫视谈合作。起初,她心气高,觉得自己的节目里有一群牛人,卫视应该特别想要。结果开会时,卫视布置内容,事情都得优酷来干。李黎说:行。对方接着说:那好,你们再给我们1000万就行。李黎没反应过来,又问了一遍:谁给谁钱?卫视方说:当然你们给我们。

她又带着团队去二线卫视。这回,对方不要钱,改成了直接拒绝,告诉她:这些草根选手,我们不需要。

那时,互联网视频尚不容于主流。在传统影视圈,网络出品与盗版、脑残和粗劣基本是同义词。卢梵溪说,和正儿八经的导演聊聊合作,别人嘴上不说,心里总想着:拍什么网络电影啊,掉价。

5年之后,《嘻哈四重奏》已经拍到了第五季,全部累计播放量过亿,成为了卢正雨的代表作。2013年,卢正雨成为周星驰电影《西游降魔篇》的联合编剧。

2014年7月10日,电影《老男孩猛龙过江》上映。这部脱胎于2010年中影集团与优酷联合出品的“11度青春”系列网络微电影中《老男孩》一片的电影,上映四天票房过亿,最终票房过2.5亿元。而短片《老男孩》在互联网上的点击率已累计过8000万次。

7天后,爱奇艺宣布成立爱奇艺影业公司,推出“爱7.1电影大计划”,未来一年内将联合出品7部国产电影加1部好莱坞电影。影视圈的新课题,变成了如何给自己注入点互联网基因。

由互联网出品的综艺节目已成为有趣、新颖和贴近时代的象征。“电视内容和互联网内容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其实越来越模糊。我们归根结底是内容的制作人,我们要适应各种各样不同用户和客户的需求去制作节目”。2012年离开央视加盟爱奇艺的马东说。

2009年3月8日,卢梵溪入职优酷,主管自制电影。这个北影毕业、留过洋、拍地下电影去电影节的文艺范儿导演,尚且分不清“互联网公司”与“IT公司”的区别。他告诉身边朋友们,自己去了一家“IT公司做销售”。遭到了清一色的嘲笑与鄙视。

可他总觉得,属于互联网的时代要到了。“任何一次电影史上大的变革都需要一个大平台。中国青年导演压了太久了。可当时的中国电影缺什么?一是宣传,二是发行。网络平台正好能解决这两个问题。”

入职第一天,他坐在桌子前,闷头写革命纲领,心里琢磨着要做一个青年导演联盟。总共写了三张纸,第一张上全是联盟名字,总共想了三四十个,一水儿的“中国”、“中华”。另外两张纸上全是革命步骤。

写完了,热血沸腾。可现实是冰冷的。那是尚无“自制”概念的年代,依靠点击来实现商业变现的可能性几可忽略。卢梵溪的任务就是做“销售”,天天与广告客户周旋,试图把他们的诉求用病毒视频方式满足。有了钱,他才能实现抱负。

当时的广告投放市场,传统媒体仍占了大头。2008年底,卢梵溪曾为KU6网拍过六条广告片,号称当时“视频网站史上最大的一笔单子”,总预算五万。还不到1997年他从北影毕业时拍的一条电视广告预算的三分之一。

许多人诟病互联网出品,只能靠无节操搞笑来吸引用户。卢梵溪不同意。汽车品牌科鲁兹找到优酷时,最早只希望做三支时长两三分钟的青年专题纪录片。这一想法后来演变成了“11度青春系列微电影”。云集了张亚东、尹丽川、皮三等各界新锐导演。他们拍的电影都是讲述完整故事,很少笑点,更多的是温情和个性表达。

起初,卢梵溪自己也担心,片子的点击率会不会达不到预期。在中影和客户一起审片时,看完片现场陷入了沉默。他自己带头鼓掌,特别热情地到处说,片子拍得太好了,导游太牛了。“我玩了个广告学上的小技巧,我这么高调地表扬,别人会被我影响。”他说。中午吃饭时,他拼命向客户灌输点击率并不代表一切这一想法。没想到,最终11度青春系列的点击量累计过亿。证明了互联网并不是只能消化低端内容。

与卢梵溪相比,李黎的转型更为坎坷一些。入职第七天,她就得独立推出一个活动:牛人盛典。“我的妈呀,互联网这啥速度啊。”她叫苦不迭,还是得着手进行。活动做完了,效果大超预期。。不过接下来再做一系列自制节目时,经费十分有限,而且互联网用户的喜好是什么,她还不清楚。她苦恼极了,按照过去的导演思维,她判断什么能火,就去重点包装它。接下来如何让网友买账呢?

重压之下,她跑到朝阳公园,租了条机械船,漫无目的地在湖上漂着。船身自带音箱,摁一下红钮就会播各种土得掉渣的流行音乐。她在船上坐了三个小时,就琢磨一个问题:互联网到底是什么?

耳边的音乐响到第三个小时时,她想通了:船上都是这种音乐,说明它一定有很多受众。凭什么就认为有很多人喜欢的是错的呢?为什么过去总觉得自己比网友高明呢?互联网不就是尊重用户吗?

从那之后,李黎开始了艰难地重塑自己的过程。过去在传统媒体形成的一些偏见,例如中国人保守、没创新力、总拷贝外国节目制作模式,全被推翻了。互联网野蛮生长的草根气息征服了她。在这里,似乎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有执行力,一切皆有可能。

《晓说》成功之后,她又在筹划做以袁腾飞、宋鸿兵、梁冬和罗振宇等人为核心的一系列脱口秀。在她看来,互联网正迎来一个“说时代”。每个人都愿意将自己的知识分享给别人。

成立于2010年的爱奇艺也同样在自制视频领域发力。根据2014年6月艾瑞咨询对中国在线视频网站数据统计,爱奇艺与优酷两家网站的市场份额占比在总份额的70%以上。在自制领域,优酷显然起步更早,但爱奇艺也取得了自己的优势。马东说:“有一个成语叫争先恐后,老看你的对手跑多快,注意力没在自己驾车上,往往就跑不过对手。所以,我们更多的注意力还是内容。根据我们平台的数据、基础和宣传能力,逐渐往前推。”

爱奇艺选择了与名人合建工作室战略。2014年4月,高晓松宣布从优酷离开,加盟爱奇艺,成立“晓松工作室”。《晓说》正式落幕,新节目叫《晓松奇谈》。此后,爱奇艺又先后宣布成立吴晓波工作室、瘦马工作室等。工作室模式更接近传统影视行业,马东说,”这是为了激励传统影视行业的人进入互联网领域。法无定法,我们只是打开一种自有合作的空间。”

爱奇艺的整体方向更倾向于年轻市场。爱奇艺自制总监戴莹作出判断,“80后已经退出了主流收视人群的舞台。”理由是80后已经全部开始工作,繁忙的生活状态导致他们的空闲时间很少,不会再频繁观看互联网视频。90后是他们最看重的一块市场与受众,“他们喜欢看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所以,爱奇艺和火爆的“00后天团”TFBoys合作节目,又推出了主打90后观众市场的自制网剧《白衣校花与大长腿》。这部被称为是“依靠PS技术拍成的”制作粗陋的剧集,因为节奏明快、故事线清晰,在网络上风靡一时。马东说,开播前他专门和编剧及出品人深度沟通过,发现他们对目标受众的判断很清晰。换句话说,这部戏的成功并不意外。“有那么多人关注讨论,说明它一定在某一点上,撩动了用户的神经。”

拍摄《11度青春》时,网络自制视频概念还是只“丑小鸭”,没人愿意搭理它。卢梵溪还记得自己怎么说服出过诗集,拍过两部电影的导演尹丽川。“别的不敢保证,预算也没多少,但我敢说,你拍这个,观众会超过之前你的诗集加电影观众的总和。”

后来,尹丽川的《哎》上线的那天,到中午12点,她的微博已经有700多条评论。尹丽川不好意思地打电话给卢梵溪,“有办法把这些评论搬到优酷上去吗?”

卢梵溪仍然惦记着自己当初的青年电影联盟。早在11度青春时期,他就想做网络院线,到现在还没成型,但未来三到五年,他希望人们可以付费在网上看电影。而更多的导演会愿意在互联网上生产内容。

影视、综艺,各种各样的视频,归根结底都是人类本质对娱乐与欢畅的需求。互联网视频提供的,是一种可能性。让生产者找到消费者,让内容提供者找到观众,让需要娱乐的人们得到娱乐,而这一切都随着技术手段的提升而变得更加平滑、顺畅与简单。

“在IT公司做销售、在电影院里面卖票房或者是去国外电影节领奖,归根结底不是一回事儿吗?都是为观众、为市场服务。”卢梵溪说。

撰文、采访:马李灵珊、王大骐、杨楚、谈深。编辑:马李灵珊

责任编辑:itcom
0
热“雪”正当虹,长虹新款AI TV闪耀冰雪舞台 新闻
02
Dec2024
14
海信家电”换帅 “ 高玉玲接替代慧忠出任新任董事长 新闻
22
Nov2024
32
格力电器申请“格力女王”“蒙面女王”医疗器械类商标 新闻
21
Nov2024
24
2024Q3全球电视出货量达到5233万台 环比增长9.6% 新闻
19
Nov2024
22
预计2024年国内智能盒子销量同比去年萎缩20% 新闻
15
Nov2024
21
2024年电视行业用户满意度测评分数创出新高 新闻
13
Nov2024
32
追觅X50 Pro评测:从超高越障到深层清拖 重构解放用户的真谛 新闻
08
Nov2024
43
国内智能电视Q3销量萎缩 MIni LED反而暴涨6.4倍 新闻
06
Nov2024
200
追觅V16 Pro Aqua体验:吸尘洗地一机搞定 家居清洁自此无忧 新闻
29
Oct2024
45
家电以旧换新中央财政补贴已达64.03亿元 参与人数超510万 新闻
30
Sep2024
83
海信给AI电视打样,12大AI智能体全面升级大屏体验 新闻
30
Sep2024
40
海信AI电视E7N正式发布,引领AI画质新标杆 新闻
30
Sep2024
33
小米明年将布局东南亚家电市场 新闻
29
Sep2024
59
追觅X50系列:一个关于六厘米高的故事 新闻
26
Sep2024
102
追觅科技吸尘器新品惊艳亮相,以行业最强清洁力领衔行业新高度 新闻
26
Sep2024
190
全球首创6cm越障技术,追觅X50系列填补全屋覆盖新版图 新闻
26
Sep2024
329
引领行业多项技术革新,追觅科技重磅发布T40 Ultra洗地机 新闻
25
Sep2024
242
追觅发布头皮护理吹风机D10 驱动头皮养护体验革新 新闻
25
Sep2024
311
激光显示全面向新发展,未来激光电视主机仅有iPad大小 新闻
19
Sep2024
95
海信激光电视星光S1 Max正式发布!120吋墅式巨幕专为大宅而生 新闻
19
Sep2024
46
石头分子筛洗烘一体机H1 Air评测:同级别洗烘一体机天花板 新闻
18
Sep2024
435
石头G20S Ultra评测:7.98cm超薄机身打破物理极限 能跨越不缠绕清洁新突破 评测
13
Sep2024
106
萤石发布AI扫拖机器人新品RS20 Pro Ultra 新闻
12
Sep2024
82
石头全新洗地机A30、A30Pro发布:长续航 强吸力 1999元起 新闻
09
Sep2024
418
石头迷你洗烘一体机Q1体验:又甜又强,迷你洗烘一体机新标杆 新闻
06
Sep2024
46
8月国内电视出货量环比增长27% 海信、TCL、小米继续领跑市场 新闻
05
Sep2024
38
石头发布全新Z1分子筛洗烘一体机:超薄平嵌 4599元预售 新闻
04
Sep2024
46
掀起扫地机器人全能化革命 石头P20 Pro评测 评测
30
Aug2024
356
TCL发布双系统平嵌冰箱T9 Pro:不串味真平嵌 解锁家居生活松弛感 新闻
07
Aug2024
TCL
42
华为发布智慧屏85英寸S5和S5 Pro 鸿鹄自研平台 支持4K全网投屏 新闻
06
Aug2024
78
飞利浦美肤仪因质量检验不达标被罚没25万余元 新闻
25
Jul2024
34
市场机构:大尺寸OLED面板市场有望迎来强劲反弹 新闻
23
Jul2024
38
海信针对强降雨受灾地区推行旗下家电品牌免费检修服务 新闻
23
Jul2024
226
小米针对强降雨受灾地区受损家电类产品提供免费检修服务 新闻
23
Jul2024
50
TCL电子发布上半年预报:量子点、Mini LED出货量大增 净利润暴涨 新闻
22
Jul2024
230
供应商侵权小米是否要背锅?格力重申小米间接持有侵权方股份 新闻
10
Jul2024
570
小米回应侵权格力诉讼案:未收到任何环境电器相关诉讼 新闻
10
Jul2024
49
格力状告小米米家电扇侵权一审胜诉 判赔185万并停售 新闻
10
Jul2024
49
海信、小米和TCL领跑2024年上半年中国电视市场,前8大品牌市场份额近九成 新闻
08
Jul2024
92
云鲸洗地机S2评测:专为中国家庭清洁而生的清洁神器 评测
27
May2024
396
追觅科技多项全球首创技术获沙利文权威认证  引领智能清洁行业未来 新闻
23
May2024
114
追觅科技“满分之选”发布会召开,推出两大系列六款洗地机新品 新闻
16
May2024
96
追觅洗地机6大“满分”新品重磅来袭!多项革新技术拓宽行业创新边界 新闻
16
May2024
105
充电革命!理想汽车突破50万家庭充电桩安装,引领行业新风尚 新闻
14
May2024
106
石头手持无线吸尘器 H5评测:好看又实用的高性价比清洁神器 评测
06
May2024
466
TCL再发3款王炸级Mini LED电视新品,Q10K、Q10K Pro和T7K向影音爱好者致敬 新闻
22
Apr2024
216
六大升级!TCL典藏级 Mini LED电视Q10K,同价位画质霸主来了 新闻
22
Apr2024
319
2024重磅级Mini LED新品Q10K Pro亮相,画质表现呈断层式领先 新闻
22
Apr2024
258
先锋旗舰石头V20深度体验:下一代清洁神器标杆 新闻
29
Mar2024
6485
定义清洁新标准!石头G20S正式发布上市 新闻
29
Mar2024
1854
石头G20S深度体验:直击用户痛点 重塑扫拖机器人清洁新体验 评测
29
Mar2024
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