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视新闻”连发两条微博就重庆大学生面试时因手写24个错别字而被拒一事作了报道,引发众网友的激烈讨论。
很多网友感慨经常平时都在使用手机、电脑,已经很少动笔书写,提笔忘字已是常态。北京市人大代表王建明也表示“智能终端、数码设备和信息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人们不需要手写汉字,甚至不需要写出完整的词语和句子,输入法立刻联想列出选项,动动手指选择即可。” 然而在“用进废退”的自然法则下,人们都患上了或轻或重的“失写症”。他随即建议,“教育部门提出指导性意见,禁止小学生用电子设备写文字作业;规定高等学校本科生手写作业的比例,比如要求50%至60%的课程作业用稿纸手写。”
诚然王代表的初衷是好的,但在互联网时代,强制要求脱离移动终端也只能治标不治本。只有让智能终端与手写输入方式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治疗全民“失写症”。
如今各大输入法都内置手写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手写汉字完成输入。如讯飞、搜狗、百度都支持手写。以讯飞输入法为例,它在其他输入法支持逐字手写的基础上加入连写、叠写等更贴近纸张手写的方式,独家支持手写免切换,即无需切换界面,直接在拼音键盘上手写也能识别,免去输入方式切换的麻烦,对用户而言自然而然的接受手写输入,同时也提升了输入的速度。更贴心的是它支持读音提示,如“饕餮盛宴“手写”饕“就会将读音“tao”注释其上,帮助用户学习生僻词汇。这也是笔者以该输入法为例的原因。
正所谓“通则不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理应顺应时代需求,但是需要改变策略“对症下药”。在智能终端上使用最传统的手写,在日常交流沟通实现文字的书写,如此一来,全民“失写症”才有治愈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