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无疑有一半是阿里的,上市后的阿里巴巴据说已经把未来的战略方向定在了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O2O等多个领域,却偏偏没有提及其赖以起家的B2B,令人不由感叹:马云恐怕忘掉了他曾经说过的对B2B进行根本性完善的话了。
马云为何弃掉了B2B这棵棋子?电子商务对消费者流通环节的衷爱、消费市场的庞大以及企业应用的落后,恐怕要占很大因素,两年前阿里从香港退市以及卫哲的下台无疑就是阿里B2B传统模式遭遇瓶颈的真实写照。两年后的今天,在阿里已经决定弃卒保帅之时,中国B2B的下一步该有谁来主导?
作为B2B行业的千年老二慧聪网,近些年的动作不得不引起行业的关注,尤其是10月10日从香港创业板转到主板上市,《一份来自叔叔的礼物》(全员赠股)在朋友圈内疯狂流传,微博上“别人家的公司”随处可见,慧聪网也一时间风光无限,B2B似乎也再次回到了公众的视线之中。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阿里退市虽然只有两年,但B2B行业市场环境其实已经更加恶化,B2C的倒逼、中小企业诚信问题等等让行业面临更大的挑战。
转主板申请被港交所确认后,慧聪网CEO郭江在给员工的邮件中这样写道:“这几天我一直睡不好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让我好像重新回到了2006年,又有了生死一线的感觉!”
2006年,慧聪网遭遇滑铁卢,股价一落千丈,员工纷纷离职,公司业务受到重创。如今,慧聪网成功转板上市,对他来说是公司发展的好时期,为何会有这样的感触?其实这从侧面反映出B2B行业正在努力寻求蜕变,寻求骨子深处的转型。变则通,通则久,对一直龟速发展的B2B行业来说,是时候开始质变了。
如何变?从哪里开始?这是整个行业都在思考的问题。郭江的答案是慧聪网要挤进B2B2.0的大门,但2.0毕竟只是一个大方向,这个方向该如何去实现?
笔者偶尔翻阅慧聪网转板上市的资料,再映证郭江的讲话,慧聪网新增的一条战略,“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无疑让人心头一亮。没有谈及产品,没有谈及战略,没有谈及资本,而是返朴归真,回到B2B发展之初的“初心”,可以看出慧聪网对整个市场节奏把握的准确性。
B2B的客户市场目前缺少什么?第一缺少的是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和对互联网的感知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二缺少的是诚信体系的建全和上下游对B2B市场的信任。慧聪网确立了以客户导向为中心,进行“交易链”和“资金流”的优化,以实现B2B市场的更健全发展。比如去年发布了在线交易系统,与银行合作建立第三方托管账户,建立一整套信用和安全体系。同时又与神州数码订立合营协议,成立合营公司经营小额信贷互联网金融业务。郭江表示接下来将在交易及金融环节加大力度,资金80-90%将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
除了对市场培育的主动出击,“以客户为中心”的提出也可以看出慧聪网对目前B2B市场的反思。目前,大多B2B平台以销售为主导,在业绩和公司利润的高压下,欺诈、刷单、过度承诺、电话骚扰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行业长远发展来说,这些现象无疑于涸泽而渔。显然,提出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求慧聪今后能为客户提供更多优质服务,杜绝以上现象,让行业大环境在慧聪网的带动下健康发展,获得客户的更多信任。
除了在服务和产品上对客户予以支持,战略方向上,慧聪网可谓也是深谋远虑。7月份,慧聪牵手科通芯城,成为科通芯城三名基石投资者之一。考虑入股比例不足发行股本的5%,双方合作恐怕更多落在业务层面,显示了慧聪对服务垂直领域客户以及在线交易发展的看重。郭江也表示未来将继续在垂直领域展开并购,目的也一样是为了更深度地服务客户,而不只是停留在协助营销的浅层面。
9月,慧聪又以约1.1亿元人民币对兆信信息实现控股。控股兆信信息无疑将有利于慧聪网在线商城体系中产品质量的控制,从而解决客户对B2B品类在线交易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顾虑。
“以客户为中心”恐怕将是是慧聪网对B2B市场主动出击的第一步棋子。B2B在经历信息黄页、互联网大潮、市场环境的变迁之后,要从1.0转变到2.0,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在慧聪看来,客户才是B2B2.0的敲门砖,才是今后B2B发展的重中之重。
与以往甘做阿里背后的男人的习惯不一样,慧聪网经过近些年的韬光养晦,也决定出来走一走了,更准确的说,在阿里老大哥弃B2B而去之时,整个B2B市场的培育势必就会落到慧聪网的肩上,无论是胸有成竹还是赶鸭子上架,干也是它,不干也是它。与阿里的大摊子风格相比,慧聪网更加专注B2B,一心一意只爱B2B,它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带领B2B行业突出重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