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四川日报再度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开闸,充电桩市场成为各路资本角逐的宠儿,纷纷发力抢滩。预示着充电桩的春天正在来临。
今年的全国两会,有关新能源汽车的讨论再一次成了代表热议的话题。而关于充电问题的讨论,则是“热中之热”。工信部负责人公开表示:今年将加大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力度;国家能源局制定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初稿里提到,到2020年,充电桩将达到450万个;全国各地地方政策也纷纷出台,四川省也正在制定全省充电桩布局规划。官方和民间资本的注入,推动了充电桩在中国的发展。
民间资本的成都80后创业企业“电桩”,被誉为充电桩领域的一匹黑马,自主研发的一款“电桩APP”,可查找附近充电桩,并进行预约充电、导航至目的地、支付等一站式充电服务,目前用户数接近1万。在四川已建30多个充电桩,正在加速北京、上海、四川、湖南、海南等地的布局,计划明年完成千万元的A轮融资,在成都铺设500-1000个充电桩。
报道中分析到:市场开闸,资本看好充电桩这块大蛋糕。然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极高,各地的充电服务费政策迟迟没有出台。随着更多社会资本的进入,竞争的加剧,靠充电服务费的盈利模式,将很难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也不利于充电桩的正常运行。如何摆脱目前单一的盈利模式,是政府和充电桩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于充电桩盈利模式,电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将运用互联网思维打开更多的盈利空间,依靠APP广告、用户附加服务等方式。如通过APP信息导流,与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商家合作,打造整合电动车厂商的电子商城,通过信息分享,最终打通从厂商、消费者到服务商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并从用户体验出发,做大用户基数,开辟出更多的盈利空间。
目前充电桩市场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环保的必要性,未来市场前景势必无可限量。这需要更多有创新思维的资本企业进入,抱团取暖,一起用创新的思维融化最后的一块寒冰,共同迎接“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