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活动行CEO罗子文先生做客清华大学《创新创业课堂》,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说到“清华”二字,罗子文与其颇有渊源。2009年罗子文与联合创始人谢耀辉在新竹清华大学创办Accupass,怀着在台湾所累积的成功经验,六年后,罗子文又带着在大陆创办三年的新品牌“活动行”在北京清华大学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
“活动行”是一个互联网圈儿都在使用的活动平台,它让用户更方便找到志趣相投的优质活动。2012年,“活动行”初到大陆就直接踏入有着“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这里矗立着众多世界知名互联网公司,让活动行与百度、谷歌、微软、新浪…这些知名互联网公司为邻也许正是罗子文的用心所在。
作为台湾创业者,仅仅把“活动行”带到大陆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域和文化差异,曾经适用于台湾的成功经验完全被颠覆。用罗子文的话说:“初到大陆时,我甚至不知从哪家网站购买所需书籍”。在罗子文探索大陆市场的时候,合伙人谢耀辉向他提供了帮助。早于罗子文涉足大陆的谢耀辉曾在富士康任职软件工程师一职,在那里的生活与工作让谢耀辉对大陆市场有了一定了解。在与谢耀辉的合作下,罗子文对“活动行”在大陆的发展思路做出了调整。
调整后的“活动行”成功在北京扎了根,但也同时面临了新的问题:如何找到第一批种子用户。互联网公司在创业初期有很多门槛,技术高低、用户数量、资本投资等,但是众多门槛中最受自我把控的就是技术门槛。“活动行”利用技术手段打通了前端信息到后端会员的通道。让信息高质量的推送给正确会员,让会员更方便的找到所需信息,达到来一批用户就留一批用户的效果。
“这些用户就像是蒲公英的种子,他们是最低廉的首批用户,同时也是最昂贵的首批会员。低廉在于他们是主动寻找认识“活动行”的,我们不用过多的投入资金和人力。但是,也正是因为自我寻求意识,让他们变成了我们最昂贵的用户,他们主动寻找到的一定是志趣相同的事物,志趣相同的一定是粘性最高的,而这一特性是投入再多资金和人力也无法达到的效果。”罗子文如是说。
有了首批种子用户,接下来如何继续聚集更多用户,是“活动行”不断努力的目标。这一步不仅仅需要技术的精细,更需要对管理的把控。这里的管理不光是对活动主办方的质量把控,也包括对参会用户体验的管理。在台湾,会员通过“活动通”(Accuvally在台湾的中文名称)报名、到达现场便可以享受活动方准备的VIP通道,免去与“会虫”、漫无目的参会人拥挤等待的过程,让用户真正体验到通过“活动行”参加活动是十分便利的。而在内地, “活动行”会鼓励参与者留下照片、评论或是互动言论,因为肯于留下信息的用户必定是期待第二次、第三次参加同类型活动人。这批高质量参与者就是主办方要找的人。“活动行”通过技术统计、数据分析等手段将他们送到主办方面前。而这也正是“活动行”占比最大的盈利模式。
“活动行”的盈利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上被称为“广告”的盈利模式,与通译“广告模式”不同的是:用户成为了商品,主办方成为了广告受众。另一种则是大众熟知的付费分成,“活动行”在2014年依靠分成模式营收额就已经达到800万美元。
巨大的盈利前景必定会引起资本的关注,虽然“活动行”创业时间不长,但项目早已成为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面对众多不同风格的资本投资意向,罗子文只会选择朋友推荐的资本,因为在罗子文眼里:朋友是志趣相投的,只有相同的志趣才能行志同之道。
(活动行/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