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我不会,我就BB。而且他要逼逼,就是一脸傲娇,“今天,收益50%,小10万入账,但是我也不会玩股票呀。”这确实是当前股票投资市场诸多怪力乱神现象的其中一种,隔壁家老王一夜之间BYD换特斯拉,菜场大妈跟你聊天都一律跳过肉价直接谈行情,谈指数,谈你听得云里雾里的基本面。(基本面这个概念你懂?)
但这就是股票市场,当它的属性切换为“牛”的时候,蜂拥而入的资金,不管什么术语壁垒,不理起码的策略方式,最后的焦点只对准:收益。紧随其后的,”卖房炒股“,”借钱炒股“皆如此类的被妖魔化概念层出不穷,而忽略了其背后的真实投资逻辑。
然而,当谈到投资逻辑的时候,当前资金市场中关注度最热的杠杆资金托高的问题,可能是最容易被提及的,从数据上来看,目前杠杆资金进入市场掘金的速度,就算没有过头,也早已过凶:截止到4月,两市融资余额高达1.51万亿元再创新高,其中沪市融资余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统计显示3月两融余额增加了3359.86亿元,创下两融市场单月增幅之最;线上方面,借助P2P股票配资进入股市的资金规模已经超过千亿元。若股市继续维持当前的强势格局,你能想象,配资规模还会继续长到多大?
对于中小投资者,以及一些资金大户来说,低资金门槛,简化的流程,高杠杆配资比例以及更标准化的风险控制,有什么理由不转移到线上呢?
其实,根据上面数据也并不难看出,市场杠杆资金托高的这股力量,互联网配资产品发功在后,但若保持现在动辄“3个月7亿”的增速,用不了多久就会取代线下。这种取代很有可能直接导致未来迎着风口磕着药的Mr.pig数量,将会直线上升。因为你永远也不会知道,谨慎与理性之间,实际上隔着多少个厚重的态度。
有意思的是,在开始码此文之前做线上配资产品体验与调查的同时,笔者正与一位行业内品牌创始人陆陆续续地进行过交流。
“在本阶段资金买卖的游戏中,态度是:杠杆不是你想加,想加就能加。“简单粗暴,无多余修饰语言。这位身上贴着华尔街标签,顶着大集团光环,自称stewie(动画片family guy之中的主角)的牛犇犇创始人不太喜欢修饰,包括形象。
真的简单粗暴,不太尽然。其背后隐藏的真实逻辑实际上是:如果手里拿着放大的资金,可是投资方案还跟没放大前一模一样,那波动率当然是瞬间赤果果放大五倍了。但是有了更多资金以后其实是可以做更好的投资组合,跨板块跨行业地进行选股,同时更深入地研究和把握股市规律,那么风险就是可控的,而收益则会明显上升,这才是金融投资的王道。
波动才是收益的源泉。波动并不可怕,哪怕是下跌也不可怕——因为暂时的下跌就意味着未来的上升空间,可怕的是带着豪赌的心态进行任性恣意的投机,自以为与股市博弈,其实是在挥霍自己的运气罢了。
金融投资有规律,掌握这个规律可以在保证自己最差情况下去博最好的结果,而不是在最好最差结果之间一生一死,大喜大悲。
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杠杆放大的一定是你的资金使用效率,是单位自有资金的收益率,而不是资金的波动率(也就是风险)。再者,个股有涨跌是正常的,行业板块不同步也是正常的,但大势所在,如果你的投资反而追不上大势,你就是要把钱撒在了那些被高估的个股上,你就是高位买进低位抛出,这能怪谁?
这也就是为什么你总是能够看见,有些人能够在一轮唱高或者唱衰的潮流中一毛不掉而退。隔壁老王的发达,也必定是有理论依据的。